2021.11月,我曾走在奔溃的边缘
发布:ZDCO.NET - 2021-11-30 22:25:19 - 分类:读书笔记 - Tags: - 浏览()
编者记
收藏家:ZDCO.NET(微信号:Q1123922349)
智多学习笔记分享更多实用干货!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的原文摘录
既然现成的老师不能用,我就必须亲自培养老师。但是我不能因为这个老师是我亲自培养的就给他低工资,因为一旦他教课很好,给他低待遇就很难让他在这儿继续教课了。 当时,我培养老师非常认真。我让他们走进我的课堂去讲课,把我讲课的录音给他们听,让他们到我面前一道题一道题地讲,讲得不对不精彩的地方,我会告诉他们应该怎么讲。这样到最后,所有的新东方老师都学会了轻松、幽默、励志的授课方法,有了比较一致的教学风格。这样,我就有了稳定的新东方文化,也有了学生们喜欢的老师队伍
—— 引自章节:最正确的领悟:优秀老师等于一切 026
大家都知道,公司或组织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利益分配是最难的,公司在不同时期应该采取不同的分配体系以留住不同的人オ。比如:如果新东方ー开始就跟老师实行股份制,让很多老师拿到股份,而他们后来却因为得分较低离开了新东方,但股份还在,那新来的老师就没有可分配的股份了;如果我一开始就进行利益分成,在班级规模很小的时候,老师拿一半,我拿一半,那后来班级规模变大了,老师依然拿一半收益,我连运营成本和市场营销费用都无法支付,公司也就没有办法运营下去。
—— 引自章节:我和其他老师是怎样进行利益分配的 030
这套方法跟现在互联网的应用方法其实是差不多的,其本质就是你如何能够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可靠的客户,并且让这些客户变成你的品牌宣传员,愿意把新的客户带进来,这就是做生意的本质。所以,不管你现在广告做得多好,或者花了多大力气,如果客户来了以后对你产生失望,你的产品不能让人满意,那么即便你花再多的钱最后也是做不起来的。这其实是一个以最优的服务、最优的产品吸引客户,让客户愿意把新客户介绍过来,使你的获客成本不断降低的过程。
—— 引自章节:如何招收第一批学生 011
所以,这就是一个教训:当有一件事情你不能做的时候,定要找几个人同时帮你做。除非你相信自己已经给了这个人足够的利益,并且这些利益能够保证他一辈子都愿意跟你一起干。当然,这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因为你一旦把事情做起来,就会有不同岗位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想要做成一件事,你必须把人才配置到位,并且不能让人才最后把你所创立的事业翻过来,而是要让大家共同获利。这也是我在创业初期最深刻的感悟了。当一个人向你提出过分的要求时,你会怎么处理,这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你的能力和智慧。
—— 引自章节:为什么第一个“造反”的老师是数学逻辑老师 022
如果你从占领心智的角度问中国老百姓,新东方是干什么的?大家还是会说:搞英语培训和出国培训的。尽管现在新东方的中小学全科培训已经达到了几百万人次的规模,但大家对新东方的印象还是搞出国培训和英语培训的。这就是新东方在当时出国考试培训领域独步天下的结果。由此可见,一个品牌的发展,从某一个点上进行突破比全面铺开发展要更容易些。比如海尔,当初张瑞敏把自己生产的冰箱给砸了,最后把冰箱做到了全中国最高水平之列。现在一提到海尔,大家还是会下意识地把冰箱跟海尔联系在一起。很多其他品牌也是这样,从某一个点上把自己带到最高点,让自己占领用户的心智,再向最高点延伸,这可能就是品牌的成功之道
—— 引自章节:品牌传播:饥饿营销 + 顶级产品 054
其实,变革不只是一个结构的问题,更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只有当所有人都愿意去变革的时候,这个变革才能推动。至少在新东方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发现,推动变革最重要的要素,既不是理想,也不是情感,甚至不是未来,而是利益的分配机制。也就是说,当所有人或绝大部分人都意识到变革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和良好的未来预期的时候,这个变革就特别容易推进了。
—— 引自章节:成立公司:一场咨询引发的新东方变革 125
他们用两年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其实也直在进步。虽然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的心情非常郁闷,觉得这件事情弄到最后竟然是这样的,但是我还在给自己找事情做。可以说,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准则,那就是无论人在什么岗位上,在任何困境中,都要让自已保持进步。就像当初得肺结核住院养病期间,虽然苦闷,我也依然坚持读了二三百本书,背了接近1万个英文单词,读了几十本英文原著。其实,这些也奠定了我今天做事业的基础。
—— 引自章节:回到新东方领导岗位 174
但是这也不意味着要你纯粹模仿争对手,而是要把竞争对手的优势和自己的优势结合起来。有这么一种说法:当通过后视镜看到有汽车追来的时候,如果你一直着后视镜,那你的汽车要么会掉到悬崖下面去,要么就会撞上前面的汽车。这种说法的意思是如果你一味地盯着竞争对手,那你就会失去自己的优势。竟争意味着向优秀的对手学习,把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来推动自己的发展。
—— 引自章节:竞争对手给新东方带来的利与弊 282
其实,任何商业模式都一样,就是要搞清楚在一个商业模式中,最核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把这个最核心的东西想清楚了,再把它做到极致,需要这种核心服务的老百姓自然而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还有一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与其向1万个客户提供产品,不如向100个真正忠诚于你的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而这100个客户自然会帮你带来1万个客户。这也是新东方上市以后在跟资本较量的过程中得到的一个最重要的经验,可以说是一个教训,也可以说是一份礼物。
—— 引自章节:新东方上市后走过的弯路 289
经营一家企业也是这样,最重要的就是抓准核心,把事情做对了。比如开培训机构,那你要抓的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教学质量,抓住了这个核心,再来考虑用什么样的模式才能把这个核放大。比如教学质量好了以后,你用什么模式把教学质量进行提高以让更多人受益,是通过在线模式、地面模式、教学模式,还是通过发售某种产品的模式,等等。 核心一定是在前的,模式一定是在后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最后再强调一下:只要你把事情做对了,好的结果自然会来。
—— 引自章节:重视教学管理部,发挥总裁办公会作用 321
也就是说你可以跟政府官员建立起很好的个人感情,比如说在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只要不过分奢侈就好。很多政府官员本身也是非常有想法的人,有很好的品格的人,跟他们打交道,让他对你的人品人格予以认可,这种事情叫作友情相交,最后对方把你视为朋友。但这绝对不是利益相交,比如说遇到事情拎一大捆钱跑到政府官员家里说,你帮我把这个事情干了。即使政府官员帮你干了,这种事情最后也会带来比较大的后遗症。
—— 引自章节:和政府官员打交道,把握什么样的原则
俞敏洪《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我前后读了两天,读完后“感慨万千”,总结出一句话,说透平凡人与干大事的人的差别!
对于名人的成功,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有些人说他们靠的是运气,有的人说他们靠的是关系,有的人说他们靠的是背景,当然也有人说他们靠的是能力和努力,这些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我们也需要明白一点,就是名人在成功之前与我们普通人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他们能走向成功,必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普通人之所以没能干出一番大事,也没能创造出一番辉煌,可能差就差在对某些事情的理解上,如果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某些事情,或许我们也能从这些名人的身上找到我们的成功方式,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也是关于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的,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掌握了一些成大事的思维,这本书就是《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这本书之所以特别就在于它有一个特别的作者,它的作者叫做俞敏洪,我相信只要学英语的人对他都有非常大的了解,他是新东方的创始人,而他的创业经历也被许多人反复的研究和探讨,首先他与我们普通人有着相同的起点,出生在普通家庭,然后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进入大学学习,然后又在关键的时候放弃了人人都羡慕的工作,投身于创业当中,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就,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他的辉煌,但他背后的磨练却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而这本《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就是他的人生思维与创业心得的一种总结,从书名“崩溃”二字就可以知道,俞敏洪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坎坷的,而这些坎坷所带来的经验和教训就是我们普通人所需要借鉴的关键!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我前后读了两天,读完后感慨万千,书中的很多内容不仅让我懂得了创业,更让我懂得了如何去管理企业,和对企业进行各种组织性架构的改造,这些东西都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总结出一句话,这句话说透平凡人与干大事的人的差别!
这句话就是:能坚持是普通人,坚持到底就是了不起的人!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俞敏洪如果不坚持,那么他也取得不了今天的成就,其实很多人也都知道坚持的重要性,很多人也都在坚持,但有现人对坚持却有着某种错误的理解,坚持不是保持现状不动,坚持是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仍然能保持前进的动力,如果坚持只是盲目的等待,那么这就不是坚持,而是一种不追求改变的思想上的懒惰,所以真正的坚持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坚持到底就不会改变自己的主意,如此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而这其实就是普通人与干大事的人的区别,普通人的坚持没有经过苦难和磨难的考验,而干大事的人的坚持是反复在痛苦当中成长,并且在这种成长过程中收获经验与教训。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这本书,值得大家去读一读,读这本书并不是去为了了解俞敏洪这个人,而是要从他的身上找到适合我们的创业方法和思维模式,因为这些东西也可以用在我们的职场或者我们自己的创业过程当中,甚至还可以用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因为懂得了这些东西,就有助于我们去创造自己的事业,并成就自己的辉煌!
微信

支付宝

编后记
收藏家:ZDCO.NET(微信号:Q1123922349)
智多学习笔记分享更多实用干货!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公开网络收集,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有问题请联系 E_mail: zdco@qq.com
本文来自 智多参@云笔记 转载请注明;
本文地址:http://zdco.net/view.asp?id=2190。
Powered By Z-Blog 2.2 Prism Build 140101. Design By ZDCO.NET 粤ICP备2022091787号-2
Copyright 2025 智多参@笔记
评论